一提到“价值观”这个词,感觉就有点儿宏大似乎是与小朋友们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价值观从狭义上来说,可以理解为一些好的思想,积极的看法,对待人或事物正确的态度。这无关小孩的年龄,从小就应该有清晰的线路,让小孩子走。这里分享来自论坛一位家长对待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我自认为是一个喜欢孩子的人,还记得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常幻想有了孩子要如何如何了:教他打篮球踢足球,然后父子玩对抗、一家人去各地方疯玩、带他去坐火车坐飞机、吃各种好吃的就是为了能看到他因为味蕾的丰富带给他的惊讶的表情。。。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们就很在意了,一直都认为作为一个人,合适的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不过价值观这词太广义了,对于一个才那么大的宝宝不能要求更多,于是我们将它定义为“合适的品格和合适的金钱观(或者是说物质观)”对的,我一直用“合适”来做定语,这只是我们的标准,不是各位的标准。孩子是一张白纸,生活的经历慢慢会在他身上涂涂画画,越来越多地影响他的言行。人都是有欲望的,孩子也一样,我家孩子喜欢看电视和玩手机,对,估计所有孩子都喜欢。我家的刚开始喜欢《熊出没》《喜洋洋与灰太狼》到后来的《爆裂飞车》《魔幻陀螺》,看是可以看,但我们希望他能看一些相对较合适的动画,于是改为看《迪亚哥》《爱探险的朵拉》《汪汪队立大功》。没有不好的动画,只是家长有没有引导,我同意这句话,但是我真没办法在《熊出没》能引导出什么有意义的事来。《迪亚哥》我会跟他说迪亚哥拯救动物的意义,解释这动物的习性,还可以和宝宝一起大声地重复迪亚哥说的英语。
那觉得有意义就可以无休止地看吗?不行。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会跟他讲道理,类似于“爸爸(妈妈)觉得《迪亚哥》很好看呢,你也肯定想多看几集,但是一集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有二十分钟,长时间看电视会对眼睛不好,如果你想看下一集,就必须要到某某某时候再看了”。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也接受了,后来不行了,会讲价了,说要多看。我们很少否定孩子的要求,于是最后商量着改为每天晚上都看一集,但星期六日最多不能超过三集,最后成交了。
很多育儿的书都说过,我也很认同:大部分时候孩子并不是不能讲道理,只是大人有没有从他们的感受出发去考虑。我的孩子因为经历了看电视这事,他变得可以讲道理并懂得了取舍和决定。有时候想赖皮多看一集,当我们说今天已经看过了,要看只能等明天,不能看就玩游戏读书唱歌吧,他虽然不甘心但也能接受。
到了金钱观(物质观),我认为婴幼儿表现出来的不是金钱多少,而是物质的有无。我家的孩子很少吃零食,不是家里没有,我和我太太都是很喜欢吃零食的人,家里常有一大堆零食,但是孩子很少自己擅自拿的,因为我们强调过哪些零食是他自己的,哪些是我们的,他自己的零食就只是他自己吃,去买零食的时候都会一起去,每人只能挑两样,如果想要别的,就看他自己取舍了。他还小一点的时候,我们慢慢给他吃一些小饼干和各种坚果,那时候他还不知道糖和巧克力是有多好吃呢。各位父母都应该经历过,我们苦苦守住不让孩子吃的东西,终于被别人打破了,对,是别人给孩子吃了,孩子他们知道了糖和巧克力是很好吃的。于是我们又换了方案,和他一起看了本绘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让他知道糖果类的东西会不容易消化,肚子里的小精灵不喜欢,引导他这类东西可以吃但不能多吃。而且因为他喜欢吃甜食,于是我们把家里的糖果换成了各类奶片和奶制品,每天定量供应。他知道他每天都有吃过,于是就不闹了。但是电视广告怎么办呢?那些少儿台的“阿尔卑斯”“旺旺牛奶”之类的广告真没办法禁止,那我们只能明令禁止这些不能吃!别不信孩子听得懂,家长的语气和动作的真很重要,我家孩子到今天为止没喝过碳酸类的饮料,就是因为家里有大量的牛奶酸奶和我们很认真地跟他说过不能喝可乐雪碧。到了现在,孩子是在外面得到的零食也不会吃,即使真吃也不会多吃,因为每次都会有带回家,我们都会帮他用一个大箱子收好,让他可以偶尔拿出来看看,数数他的战利品,真的不要太可爱。
写的有点长。不是说我们的教育方法就是对的,别人的就是错的,我只能说我们的比较合适我们的孩子。害处呢?也不是没有,可能孩子习惯了讲价,以后做事情可能会跟我们讲价;他在家会超过了当天的定量而偷吃,或者在外面吃光再回来。这些我们都经历过了,但在禁止和引导下,目前还是良好的。共勉吧。